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采用
6. 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定語中心語之間結(jié)構(gòu)助詞 的
人皆有之 代詞 它 文中指羞惡的本心
得之則生 代詞 它 文中指一簞食一豆羹
呼爾而與之 代詞 它 文中指行道之人 乞人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代詞 它 文中指萬鐘的俸祿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代詞 它 文中指接受俸祿的行為
此之謂失其本心 結(jié)構(gòu)助詞 它,指不辨禮義而受之的行為
7. 生
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命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獲得生命
8.與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與通“歟”,語氣詞
呼爾而與之 給
9.加
萬鐘于我何加焉 增加,這里指帶來的好處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虛報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增加
10莫
.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沒有什么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沒有誰
11.故
故患有所不辟也 所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因
12.則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那么
得之則生 就
萬鐘則不辯禮儀而受之 連詞,這里表假設(shè)
通假字
1.“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謝的意思.例句:“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2.“鄉(xiāng)”通“向”,從前.例句:“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3.“與”通“歟”,語氣助詞,相當于“嗎”.例句:“所識貧乏者得我與”.
4. “辟”通“避”,躲避.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 “辯”通“辨”,辨別.例句:“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古今異義
1.可以
古:能夠用來
今:能夠
2.是
古:這 指示代詞
今:判斷動詞
3.豆
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
4.鐘
古:古代的量器
今:計時器具
5.加
古:益處
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shù)目合在一起
小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