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看到,所謂雙十一全民狂歡,最后真正的“贏家”還是阿里。數以億萬計的消費者、商家“齊心協(xié)力”,為阿里打造一個巨大的銷售額光環(huán),現在看來,今年這個光環(huán)的耀眼程度已經遠超去年,其最終意義,是通過刷新一個驚人的數據來幫阿里拉升不斷下跌的股價,好告訴海外投資者,阿里巴巴依然擁有巨大的市場影響力。這么做是有效的,去年雙十一當天,阿里的股價就坐地上漲4%。阿里今年特意將雙十一指揮總部搬到北京,目的之一正在于更好地向國際市場展示自己。只是這背后,犧牲的是數不盡中小賣家的能量,特別是淘寶的一大批小賣家,能做的,只有一聲悲嘆而已。
今年9月,《巴倫周刊》曾刊文稱阿里巴巴股價將大跌50%,雖然文章的觀點有爭議,但能夠看出不少國外投資者對阿里的態(tài)度不算積極。借著雙十一,阿里似乎可以向他們炫耀一番了,但是再一細想,對于一個已經發(fā)展這么多年的電商巨頭,雙十一也已經辦過很多次,如今更是國內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領頭羊,卻還要憑借這種一次性的爆發(fā)式業(yè)績來拉升股價,會不會有些說不過去?從這個角度來看,就算今年雙十一的最終銷售額沖得再高,對阿里而言,又有什么實質性的改變呢?反而影響的,是整個中國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就拿物流體系來說,君不見年年雙十一過后,全國各地各家快遞門店前包裹堆積如山高,毫不夸張,不少消費者雙十一當天下的單,最長一個月左右才能收到貨,這給物流體系造成的幾近癱瘓的影響,投訴無果,最后只能由消費者默默買單。雖說今年阿里有了蘇寧,有了全國1600家的門店,但究竟能帶來多大效果,現在還要等待進一步的結果。
所以說,目前無論是對阿里還是對整個電商體系而言,雙十一這樣的爆發(fā)式一次性狂歡購物,應該降降溫了,尤其是在眼下互聯(lián)網人口紅利進入瓶頸、中國經濟整體增速放緩的大環(huán)境下,雙十一又能火幾年呢?相反,擺在阿里面前更重要的,應該是如何創(chuàng)新電商平臺運營模式,如何加強自身的技術水平,而雙十一這樣的營銷和資本游戲,最終只能讓投資者眼疲,玩家力竭。
小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