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方:
如果你分析一下你的行為,在我一開始提到的微信規(guī)則下,所以你是先看到折疊的簡略信息,如果勾起了你的興趣你才會去點開它,實際上往往這類游戲縮略信息都是在設置懸念,于是你在點開前,因為微信的規(guī)則,會被引導進行極為短暫的思考,思考謎底是什么,勾起你的好奇心,再加上你的解謎成本非常低,只是點開就可以了(想象一下你特別忙的時候你真的會玩那些需要復雜解題步驟的東西么),于是你會抱著試一試的好奇心態(tài)點開,最后點開后給你的反饋往往又是轉折極大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果,完成了整個產品體驗過程的升華。
促成了對你的輕微捉弄和自嘲,你有些許不甘心但更多的是覺得有趣。互動性也很好。而且這里很重要的一點往往只有兩句話,所以對你造成的閱讀壓力也非常小,迎合信息爆炸環(huán)境下人們的閱讀習慣,造就了整個體驗的輕松有趣。我每次發(fā)朋友圈文字都會人為的盡量縮減縮減再縮減,就是基于這個考慮的。
總體調性:
賤,無聊但是有趣,充滿自黑自嘲和捉弄的意味,剛好與年輕群體的自我認同相符合?梢耘c最近些年年輕人中火起來的那些網絡詞匯,進行對比。
我現(xiàn)在解釋為什么根本原因是無聊但不是在說廢話。
幾乎所有人都會覺得無聊,只是程度不同,下面這段很好的解釋了“獵奇心理”為何因此產生。2005年,沃丹洛維奇和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J·克雷格·華萊士(J. Craig Wallace)以及西佛羅里達州的史蒂文·卡斯(Steven Kass)在BPS(Boredom Proneness Scale無聊傾向表)分析中指出,無聊感的產生主要歸咎于兩個因素。
一是外部刺激,或者說是對新鮮感、興奮感以及變化的渴望。
二是自身的調節(jié)能力。沃丹洛維奇認為,男性普遍比女性更容易無聊,他們在BPS測試中的得分也更高。外向的人得分往往會更高,他們需要持續(xù)不斷的外部刺激來擺脫這種無聊感。所以如果你感興趣或許可以看看朋友圈是否男性以及外向的人更愛玩這個游戲。
小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