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盡管多次被催促,運營商在這方面始終不作為。
其實在兩三年前,三大運營商便已開始進行一些流量方面的創(chuàng)新,中國電信率先推出了流量寶產品,提出了流量可以轉贈、交易以及間接的不清零概念,同時,中國移動的愛流量和中國聯(lián)通的流量銀行也都進行了類似的改革創(chuàng)新,然而這些措施卻都不能算做是真正解決流量痛點的方式。目前而言,運營商也只是個別套餐或流量包才能享受流量不清零政策,并沒有真正推廣開來。
未擊中消費者痛點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不清零措施是以兩個月為期限,并不是永久不清零。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消費者對此并不買賬。
通信專家項立剛指出,以兩個月為期限自然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想要的是永久不清零。通信世界周刊總編劉啟誠也表示,這種模式并不能解決消費者的流量痛點。
對于該項措施對運營商的影響,劉啟誠和項立剛都認為,流量不清零這方面的收入在運營商總收入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對三家企業(yè)來說并沒有太大影響。但電信分析師付亮卻不這么認為:“對于中國移動這樣營收達幾千億元的企業(yè)來說,損失幾個億的流量收入并不算什么,但對于中國聯(lián)通和中國電信就不一樣了,這兩家企業(yè)在營收和利潤方面跟中國移動的差距很大,幾個億并不是小數目!
同時,付亮分析指出,三大運營商推出流量不清零模式將對虛擬運營商形成一定程度的打擊,因為多家虛擬運營商對消費者形成吸引力的亮點就在于流量不清零,以后這一優(yōu)勢將不再存在,而對于那些流量清零的虛擬運營商來說,就更沒有任何優(yōu)勢可言了。而劉啟誠和項立剛卻認為,虛擬運營商的目標人群都是“低端用戶群”,對流量的需求較小,因此并不會被三大運營商造成很大沖擊。
小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