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微博、QQ等網絡社交軟件的普及極大改變了現代人的交往方式。人們可以在屏幕上進行即時聊天、在網絡社區(qū)交友、還能選擇性地向他人公開個人生活。然而,在享用著科技發(fā)展便利的同時,社交軟件的使用者們也體驗著焦慮和困惑。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1.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經常使用網絡社交軟件,21.3%的受訪者坦言會隨時隨地刷屏,62.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對網絡社交的依賴程度比較強,48.7%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在網上漫無目的“閑逛”屬于無效社交。
受訪者中,00后占1.0%,90后占27.8%,80后占45.2%,70后占18.9%,60后及以上占7.2%。
62.8%受訪者對網絡社交的依賴程度較強
“早上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機。先看看有沒有留言,再刷刷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熱門話題,順手點幾個贊。平時每發(fā)出去一條狀態(tài),我都要花時間關注點贊和評論的情況。如果那條狀態(tài)表達了我的觀點,或者是精心編輯過的,我更會特別留意!睂χ袊嗣翊髮W的大三學生秦雯來說,頻繁刷新社交軟件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調查顯示,62.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對網絡社交的依賴程度較強,其中15.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對網絡社交的依賴程度非常強。
調查發(fā)現,受訪者使用社交軟件的目的包括:維系社交關系(63.2%),打發(fā)時間(46.5%),關注資訊、獲取知識信息(44.8%),記錄和分享自己的生活(42.3%),跟上熱門話題(30.0%),塑造個人形象(17.4%),工作需要(10.7%)等。
廣州心理咨詢中心主任、武漢大學現代心理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韋志中指出,社交本身是人的一種社會心理需求,人們通過社交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依附感、歸屬感。在網絡環(huán)境下,人們偽裝自己、規(guī)避風險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更可能產生自主、主導的感覺?偟膩砜,安全感、歸屬感越低的人越會依賴網絡社交。
小編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