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探索發(fā)現(xiàn) > 歐洲第一款迷你航天飛機發(fā)射成功
歐洲第一款航天飛機(IXV)北京時間 2月11日21點40分成功發(fā)射升空,IXV為過渡性試驗飛行器,歐洲空間局計劃利用該平臺對再入大氣層、高超音速隔熱、控制導航等技術進行測試。鑒于歐洲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可再入大氣層的重復使用航天器,因此IXV的試飛顯得至關重要,與歐洲在本世紀中葉前的航天活動息息相關。
IXV的運載工具為織女星火箭,發(fā)射地點位于法屬圭亞那的庫魯航天發(fā)射場,軌道高度超過400公里,全程飛行大約100分鐘,濺落點位于太平洋。IXV在軌飛行時的速度將達到2.8萬公里每小時,一旦再入大氣層后就會與大氣發(fā)生劇烈摩擦,前鼻錐和轉向襟翼附近的溫度將達到1800攝氏度,因此IXV試飛中最具挑戰(zhàn)性的高度在120至26公里,歐洲空間局科學家將對IXV再入過程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估。
IXV作為歐洲第一種航天飛機,其發(fā)射方式與美國的X-37B類似,都使用火箭垂直發(fā)射,但降落方式有些不同,IXV首次飛行末端將濺落在海洋中,而X-37B則是水平著陸?偟膩砜,IXV并沒有突破常規(guī)可重復使用航天器的格局,垂直發(fā)射和水平降落將是IXV的主要特征,因此IXV并不是空天飛機,而是歐洲的迷你航天飛機。
IXV重量大約為2噸,意大利泰雷茲阿萊尼亞航天公司作為該項目的主要承包商,負責飛行器的設計與制造,整體結構采用升力體設計,尾部有兩幅巨大氣動控制面。目前IXV為無人版本,但歐洲空間局希望將其發(fā)展載人航天器,不僅能夠執(zhí)行空間站任務,也可以勝任地球與火星間的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