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美國時,格魯夫的生活很艱苦,英文也不好。但他很快就過了這一關,在紐約城市大學的成績幾乎門門是A。
兩年后,格魯夫從紐約城市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yè),接著來到北加州灣區(qū)北部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
格魯夫博士畢業(yè)的1963年正是半導體工業(yè)在北加州剛起步之時,前景極為燦爛。他畢業(yè)后立馬加入了仙童半導體,成為研發(fā)部主管戈登·摩爾手下的主要研發(fā)人員。
(在仙童半導體的安迪·格魯夫)
安迪·格魯夫后來將這段從匈牙利到美國上學的經歷寫成了自傳——《游向彼岸》?戳T會發(fā)現(xiàn),格魯夫作為英特爾高層力挽狂瀾的商業(yè)故事,其實在他少年時期就已經有過一次預演。
不幸患癌,主動出擊
1994年秋,格魯夫的體檢結果顯示一項前列腺癌的指標值超出了正常范圍。和一般患者一樣,格魯夫對此毫無準備。
強勢而偏執(zhí)的格魯夫不愿意在治療過程中成為一個被動的患者角色,決意成為一個以科學態(tài)度對待病癥,并且在治療上具有主動權的主導者。
1995年初,格魯夫來到一個山區(qū)度假,開始研讀了大量有關前列腺癌的資料。同時,他還和擅長不同療法的名醫(yī)們商討、比較各種不同的治療方案。
最終,格魯夫選擇了放射性治療。做這個手術,格魯夫只給自己放了三天假。28 天后,格魯夫經過一段時間調養(yǎng),恢復了原有體能。幾周后,格魯夫便出現(xiàn)在瑞士日內瓦的“電信95”的大會上。會后,格魯夫游歷了歐洲,一切都回到了從前。
經歷過這次癌癥,格魯夫給癌癥患者留下的忠告是:“自己研究、自己決策、速戰(zhàn)速決,在癌癥面前要好斗一點!边@和他的經營理念如出一轍。
小編推薦閱讀